2004年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1)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 张汝明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积累运用(1—7题每题2分,第8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惴栗(zhuì) 榛莽(zhēn) 灏气(jǐng) 引觞(shāng)
B. 颓然(tuí) 林壑(hè) 晦明(huì) 林霏(fēi)
C. 偃仰(yǎn) 参错(cān) 天籁(lài) 伛偻(1ǒu)
D. 大庇(pì) 突兀(wù) 布衾(qīn) 天籁 (lài)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始得西山宴游记(初识,初游) B.纵横丈余,八窗明净(指长宽)
C. 落红不是无情物(秋天的枫叶) D.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过尽千帆皆不是 B.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至若负者歌于途
4、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若个书生万户候
B.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C.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在句中不是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入深林,穷回溪 B.索青缭白,外与天际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施施而行 自远而近
B.攀援而登 箕踞而遨
C. 云归而岩穴暝 而不知人之乐
D.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
8、背诵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但他想到不是个人有房子住,而是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5)人们常说的“意在言外”,《醉翁亭记》中有一句类似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训练(60分)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给加点字注音(2分)
酿( )泉 觥( )筹交错
10、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义(4分)
非丝非竹
丝竹:古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者歌于途
负者:古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1段的描写顺序是________,可以分成4层,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段的核心是写________,其余都是陪衬。(3分)
12、“已而”表示________。请从本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________、________。(3分)
13、朗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语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