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案12
- 资源简介:
约1640个字。
《丑小鸭》教案
学科:语文年级:七
课题 第3课《丑小鸭》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重点难点1. 重点(1)熟悉安徒生的童话。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 难点理解作品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法
学法
阅读法、复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互动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
板书设计
丑小鸭
安徒生
经历:篱笆墙内沼泽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变化:丑小鸭------------白天鹅
原因: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
课标
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1、回忆童话,走进另一个童话。
整体感知
一、介绍童话及安徒生的生平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通过阅读把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复述主要情节。 1、了解童话及安徒生的生平
2、完成基础知识习题
3、圈读关键词,简要复述童话情节。探究质疑
合作探究:
1.质疑: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
2.质疑: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3.质疑: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1 讨论并归纳: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一家农舍。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差点被冻死。
2 讨论并归纳: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