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4930字。 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第I卷(选修一)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 分
 命题人 尹文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 古希腊雅典的“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的目标是
 A.反对使用奴隶 B.废除民主政治 C.夺取旧贵族的土地 D.反对贵族专权
 2.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文中的“他们”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外邦人 D.奴隶
 3.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4.梭伦、克里斯梯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
 A.没有赋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 B.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C.侧重政治改革,没有提高公民经济地位 D.没有使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权利
 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
 6.商鞅携家人仓皇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此有关的是
 A.县制 B.严刑峻法 C.奖励军功 D.焚烧诗书
 7.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 重罚 ②什伍连坐法 ③焚烧诗书 ④奖励耕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9.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官运亨通城主将写信说:“我今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了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反映了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争中使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太武帝在战争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D.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10.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孝文帝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