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与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 资源简介:
约5630字。
如何认识与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堂农村初中写作课
【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写作文,(2/3以上学生长吁短叹,一阵嘈杂),我们所写的题目是:“我的母亲”(教师在黑板上“龙飞凤舞”板书作文标题)。 师:下面谈一下作文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学生顿时哑静)一是,文体不限;二是书写规范;三是要有真情实感;四是不少于500字。(学生中有人叹气,有人议论)第一节课大家打草稿;第二节课将作文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学生一阵忙碌,有找作文本的,有找相关资料书的,有交头接耳的……教师走下讲台,在教室里踱来踱去,显得无所事事。) (一堂作文课就这样结束了)
【事后调查】教师很负责地将全班学生作文进行了全批全改,不惜笔墨对有的学生的作文还进行了“大手术”,有“旁批”、“尾批”。可是学生的作文呢?1/3的学生书写潦草;有的假话连篇;有的还有抄袭现象;有2/3的学生内容空洞,根本没有内容可写,字数在300字左右……
【原因反思】教师方面: 从“课堂实录”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准备不充分,教学能力相当欠缺,教学水平欠佳。没有相应的作文指导,或许也不知道怎样进行指导。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写,甚至害怕写作文。我个人认为后一点是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就算是教师指导得再好的,如果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同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活动范围有限,接触的人也多是父母、同学、老师,生活内容比较单调。一方面他们很难感受到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很多本应该感受到的东西,他们却因为感受力的不足或方法不当而没有感受到。因而他们普遍感到没什么可写,常常为写作发愁,久而久之,形成了对写作的厌烦、惧怕心理。所以,要解决学生写作的问题,必须解决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写作教学也是如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源头活水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知道,全部的写作来源于全部的生活和环境。相对而言,城里的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显然要比农村学生的丰富宽广得多,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