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卷)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解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试题评析
第一题
1.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读准汉字的读音,这构成基本语言素质;当然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选项中的16个加点的字是学生识记过的。
A项中四个加点的字形异音同,都读作“xiù”。其中“臭”容易读错,“岫”有点冷僻。
B项中“妪”都读作“yù”,“曲”“祛”“屈”读作“qū”。
C项中四个加点的字形异音同,都读作“tì”。其中“倜”容易读错。
D项中四个加点的字形异音同,都读作“lòu”。其中“露”是多音字,容易读错。
2.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写准汉字的字形,这构成基本语言素质,当然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选项中16个词语的字形,是常见字,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应该准确使用的。选项中的错别字,
可能是由以下的原因构成的:形近音同而混淆使用,如“意”“臆”“抱”“报”“轮”“伦”“捡”“拣”,忽略了字形对字义的表现与制约的作用。
A项中的“直抒胸意”“意”应该是“臆”,是“胸怀”的意思,“礼义之邦”的“义”应该是“仪”,是“仪节”的意思。
B项中的“以德抱怨”的“抱”应该是“报”,是“报答”的意思;“语无轮次”的“轮”应该是“伦”,是“条理”的意思。
D项中的“挑肥捡瘦”的“捡”应该是“拣”“挑选”的意思。
3.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词语动用能力,主要是近义实词、虚词的准确运用。用语境去关照词义,是推敲、选择近义实词虚词的有效方法,同时启示我们词义与语境的契合,才是词语的准确运用。
试题中三个句子中各有一处空缺,第一句的备选答案是“接收”“接洽”,语境提供的信息是“XX公司已被我们收购”“管理工作”,应该填写的词语是“接收”。“接收”“接洽”是一组近义词,但它们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接收”多用于指把财产拿过来;“接洽”多用于指联系、洽谈。第二句的备选答案是“看来”“可见”,从语境看“看来”指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的估计;“可见”用来揭示某种因果关系的推断。从语境看来,两个词语都能显现某种事理关系。第三句备选答案是“尽量”“尽快”,从语境看是“但我们必须抓紧干”“早一点完成任务”,最恰切的是“尽量”即达到最大的限度,去早一点完成任务。
4.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使用。成语的准确使用应该注意词义的把握,注意词义与语义的契合,还要注意词语约定俗成的意义与用法。
C项中的“杀回马枪”,使用不恰当,原因是对词义把握不准,没有关注到它的词义,词义是“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词义与语句已明显的不符合,因此是错误的。
A项中的“陈芝麻烂谷子”使用恰当,比喻陈旧和无关紧要的话和事,和语意表述的内容贴切。
B项中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使用恰当,它的含义是,比喻自己都顾不了自己,用来描述老爸处境恰如其分。
D项中的“三下五除二”,常用来形容做事及动作敏捷利落,使用恰当,和语意表述的内容贴切。
5.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合理、准确的表述的能力之一,能够发现并修改病句。书面语言表述中的问题,有时是内容上的(通常认为是逻辑病句),有时是形式上的(通常认为是语法病句)。能够甄别且修改病句是良好的语言素养之一。
B句中的问题是一项与后四项搭配不当。“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这个表述合理;但不可以“看到”“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C句中的问题是杂揉。应该表述为“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或“英语广播讲座”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D句中的问题是赘余,“不过十几万元左右”是错误的表述;应为“不过十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左右”。
6.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要熟练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这也同样构成了基本的语言素质。选项中考查了逗号、顿号、分号、引号、书名号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D项中考查了括号的表注解的作用,从语意上看丝瓜、番茄是注解蔬菜的,所以括号应在蔬菜的后面,表述为“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A项中主要考查了冒号、引号、句号的组合用法,使用准确。
B项中主要考查了引号的特殊用法,书名号的用法,使用准确。
C项中主要考查了破折号、引号的组合用法,使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