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19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年秋初中三年级年中段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全卷总分100分 ,完卷 时间100分钟)
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
⒈根据要求填空(7分)
(1) ,化作春泥更护花。
(2)采菊东篱下, 。
(3) , 铁马冰河入梦来。
(4)南朝四百八十寺, 。
(5)美国在联全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
《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6)我国古今诗文中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两句:
A
B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岿然不动 斩露头角 申张正义 积贫积弱
3、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3分)
(1)敌人的威胁不但不能使英雄屈服,反而激起英雄更大的愤慨。( )
(2)老旦是我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来唱。 ( )
(3)既然天下起了大雨, 我们今天就不去了吧,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0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解释文画线的词语。(2分)
伛偻提携: 颓然:
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答:
6、这段文字层次清晰,依次所写的四个内容是 、 、 、 。 (2分)
7、从文章和主旨出发,你怎样理解“太守醉”?(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38分)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文:(12分)
【甲】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的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 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