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80字。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教案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面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 中国各阶层所作出的反应以及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化。总体来说, 中国人最先提出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而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持排斥态度的; 在随后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里, 虽然其具体内容不同, 但都有了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内容, 并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有了一些改造。
本课的两目内容存在着内在的关联: 面对西方思想的传入, 从坚持"中体西用"到吸收和借鉴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变化, 说明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是破坏, 破坏了中国主权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而另一方面则是建设, 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和西方民主思想的传人。
一、中体西用
面对西方的侵略, 西方文化对中国冲击日益强劲的形势下, 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最早作出反应的是知识分子, 他们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本目介绍了"中体西用"主张提出的背景、经过及其实践。
(一)"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 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强, 先后发动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大规模的战事, 并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在遭到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的进攻的同时, 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对中国社会产 生了日益强劲的冲击。
(二)"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经过
1、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产生:
鸦片战争以后, 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寻求抵抗西方侵略对策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优越性, 于是提出了以学习西方科技为核心的思想。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如何处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
洋务运动兴起时期, 冯桂芬第一次正面论述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提出了"伦常名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不得改变; 而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和技艺则是有益于国家发展的。
早期的维新派人物郑观应也有类似的观点。
这些人物虽然没有正面提出"中体西用"的概念, 但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中体西用", 由此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提出来了。
3、"中体西用" 概念的正式提出:
维新运动时期, 该概念被正式提出。其基本内涵是, 坚持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立国之本, 在这一前提下, 再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赞成维新的清朝大臣孙家鼐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其中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详细地阐释了他的"中体西用" 思想, 成 为当时论述"中体西用" 思想的代表作。但在这一 时期,"中体西用" 思想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成为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