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关雎》与《氓》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970字。
重读经典——《关雎》与《氓》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高娜 地区:西安高新一中 学校(通信地址):西安市紫薇田园悦园路北口高新一中国际部 邮编710119
电子邮件:sxgaona@163. 电话:13629203968 029—88959596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重读经典——《关雎》与《氓》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段 第3学段
教
学
目
标 1.发掘中国传统教育中“蒙学”的意义及作用。
2.借助情境 “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关雎》的“教化”旨意与《氓》的“警示”意义 。
3.通过讨论演练体会“讨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讨论。
4.教会孩子们分辨“君子之爱”与“小人之爱”,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追求幸福的意识, 促进德能共长。
教
学
重
点 1.重温经典,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提升自己认识水平。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学会有个性地深入解读文本。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正确的爱情启蒙,摆脱愚昧与恣睢。
教
学
思
路 提出“大学”的要求——朗读——“讨论”——评析——整合学生答案中的精华,形成板书
主要
教学
方法
以指导实践为目的,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研读中学会质疑和思考,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的发言。
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增强对文本深度解析的能力。
进行的合乎“礼仪”的爱情教育,形成甄别“君子之爱”与“小人之爱”的理性认识,从而指导人生。
教
学
资
源 剪贴并印发“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高级中学课本拓展型课程教材《语文综合学习》一年级P121至P123页。
制作“重读经典——《关雎》与《氓》”的12张幻灯片
剪辑央视关于“子午书简”的录像片
课前播放哈辉的歌曲《关雎》MTV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以“子午书简”片头导入课题: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1、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
2、区分“小学”与“大学”
(幻灯)
小学:字词语法、写作规律、
明辨归类、学以致用
大学: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提升自己认识水平。
1.引发重读兴趣。
2.练习直译能力。
3.明确学习目标
二、导入诗境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明确答案:
1、 课前,我们一起观赏了《诗经》首篇《关雎》的音乐电视,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2、美在什么方面,谁来说说看?
学生齐答:“美”
学生举手发言:
① 音乐美——洋洋盈耳
② 情感美——乐而不淫
③ 主题美——风之始也
风:劝教
1、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之上学会整合。
(板书学生回答的要点)
2、意识到表达要有合理的依据。
三、研读《关雎》
1) 作为五经之首的《诗经》,为何以一首看似单纯的“爱情诗”置于三百篇之上?
我们为什么专门来讲《关雎》这一篇?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从三千首诗歌中选定305首,编成儒家五经之首——《诗经》,全方位展现周代的社会生活,成为中国“文学之源”又因为《关雎》所表现的正是周天子的“婚恋进行曲”所以要对天下人进行“以文化之”的教化,通过这篇爱情诗给大家一个合乎“礼仪”的示范。 全班齐读《关雎》,交流:思考其诗意义何在?
国文是读的学科
------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