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3260字。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依据以上理论,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
第一、诵读法,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第二、提问法,提问是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教学方法。按照“切入-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参与活动。采用自由讨论指定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班分为若干组,确定发言代表,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投影仪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教材
○导入新课 先在投影仪上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的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
○简介背景 用投影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
○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进行正音教学。
○听读全词播放自己制作的flash朗读课件,通过优美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二、组织学生研讨探究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 “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
(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