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文《背影》 学写作文
- 资源简介:
约18800个字。
读课文《背影》学写作文
设计/224500江苏滨海三中陆可爱
◎精彩导入◎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新颖独特的表现视觉,流淌历史的思想意义,精当细致的剪材,精巧的构思,让“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的“背影”从民国初年一路蹒跚走来,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淌一脸感动的泪。在那蹒跚的步履中,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体味到什么是父爱无言。这是人间至情,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力诠释。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
生活中,我们要拥有一颗善感的心,从生活小事中捕捉你的父母、亲人、朋友以及所有善良的人给予你的关爱;写作时,写“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之事。这或许该是我们从《背影》悟出的写作心得。
◎课本品读◎
妙用动词见灵性
【展示片断】
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出自朱自清《背影》)
[名师品读]
这是一段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感人情景,细针密缕地勾绘出他行动艰难时的“背影”,字里行间充溢着他对儿子的舔犊之情。“蹒跚”反映他的肥胖体衰、步履艰难。“探”显出下去时的毫不利索。接着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他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他爬上月台的艰难。
[活用点拨]
动作描写的方法是抓住特征,展示人物个性,体现出动作的连贯性。
仔细观察。用心观察人物的行为,抓住其形象特征,找到其典型的动作细节,写出其鲜明个性。最忌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比如朱自清写父亲,抓住其爱子心切、年老体胖、行动不便的特征。
恰当用词。“必须尽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动,少说话。”行动本身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选用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忌空洞、抽象、笼统。通常用一系列的动词,写连贯性的动作。一般多用短句,以凸显人物动作,使语言简洁有力,行为过程清晰。如写一个少女的妩媚娇羞:“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走,倚,回首,嗅”一系列的动作,就使一个温婉可人,而又憨态可掬的女孩儿形象跃然纸上。再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这一“轮”,写出了她的麻木,迟钝。此时的祥林嫂,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透过这扇“窗户”,不难窥到祥林嫂荒芜、贫瘠和满目疮痍的内心世界。
【学生仿写】
醉酒济公一手摇着破扇子,一手捧着酒葫芦,嘴里衔着个鸡大腿,前俯后仰,逗极了。
一阵风飘来了七仙女。一个个插金戴银,穿着绫罗绸缎,还有几个遮着脸,害羞似的。
“咚,咚,咚……”,巾帼英雄到了,敲着锣,打着鼓,昂首阔步,雄姿英发;紧随其后,有几位妇女唱着,跳着,打着莲香,脸上充满微笑。
[仿写点评]
这是一段描写农村热闹非凡的盛会的动作描写,热情歌颂了风调雨顺的太平盛世,充分展示了农民们自娱自乐、精神焕发的风貌。语言生动活泼,众多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这得益于小作者能抓住各自人物的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比如“摇”“捧”“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