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史(农业)》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020字。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史(农业)
一、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复故爵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抑制商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鼓励农耕。
(4)东汉:多次下达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减轻赋税,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裁并地方官衙,削减官吏,复员军队,大批劳力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5)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积极发展西南经济。
(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重视水利
(7)北周:武帝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口的官僚大族;强制僧尼还俗从事农业生产
(8)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玄宗,大力发展生产
(9)五代十国(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修海塘抵御钱塘潮
(10)五代(后周):世宗,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力大为增加
(11)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交流。
(12)辽:大力发展农业,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
(13)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备的灌溉系统
(14)金:迁汉人到东北垦荒,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15)元:元世祖重视农业,中央设立大司农司负责农业和水利,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16)清初:康熙实行更名田,鼓励垦荒;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二、农业发展表现
1.工具进步
(1)原始社会
元谋人、北京人制造和使用旧石器;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钻孔技术;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生产工具更加进步,骨、石器种类很多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有极少量青铜农具;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
(3)战国: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
(4)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5)汉:铁农具样式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用上了铁农具;
耕犁安上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赵过发明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