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870字。 《经济大危机》学案
设问导读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必然孕育着 。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在 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 、 、 。
3.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饥寒交迫,而垄断资本家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却大量
。
4.1933年, 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 。
5.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 ,以消除经济危机。
6.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根据《 》,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 。
7.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 缓慢恢复, 得到改善;
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 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信息
1.相对稳定 危机 2.美国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3.销毁商品
4.罗斯福 新政
5.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6.对工业的调整 《国家工业复兴法》
生产过剩
7.经济 人民生活
资本主义制度 宏观调控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经济大危机
1.背景: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这一繁荣的背后孕育着危机。
2.时间:1929——1933年
3.范围:
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特点:
(1)涉及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比较长
(3)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
(1)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
3.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中心措施: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