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主体意识在作文评改中的培养
- 资源简介:
约4050个字。
浅谈学生主体意识在作文评改中的培养
江苏省泰兴市南沙初中陈锁明
内容提要: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已经日渐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仍未改变教师中心观这一传统理念。为此,我在作文评改中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通过示范与引导,激活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主体意识;细化评改内容,树立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信心;探索评改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热情;坚持评改原则,让学生主体意识在参与评改中强化。最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经常体验,在自省自悟的过程中,将作文评改逐步内化为一种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切实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作文评改主体意识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然而作文评改教师中心观的传统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应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评改模式,使学生既能驾驭各种文体的写作,又能掌握各类文体的评改方法,从自主参与中得到锻炼,从自主评改中得到提高,最终能真正从宏观到微观地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达到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自能读文”、“自能改文”的效果。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进行的一点探索与实践。
一、示范与引导,激活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主体意识
首先,教师精批细改全班作文一次,一方面是对学生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他人;另一方面是用事实告诉学生老师对其作文重视,以此来引起他们对自己作文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将要开展的互评互改与自评自改作示范,让学生明白需要评改的有哪些具体内容。
其次,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第一步:教师精心选文。在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后,教师宏观上加以把握,从中选出三至四篇例文,既要有成功的习作,又要有存在明显不足的习作。而且几篇选文应该各有特色,要具有代表性。选出的成功习作或立意角度别出心裁,或语言有明显的个性,或结构新颖独到等等;存在不足的文章:或偏离题意,或思路紊乱,或语言晦涩等等。然后,将这几篇文章按原貌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第二步:作者谈文章构思。教师可事先通知原文的作者,让他们作好准备,重点谈一下在动笔之前,是怎样构思,布局文章的。第三步:教师指导评改。因为作文训练是有重点的。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让学生明确立意,即“应该写什么”,还要让学生分析例文的选材,即“写了些什么”,能否为主题服务;还要考究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是怎么写的”,看它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我们不仅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还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第四步:学生分组尝试。若干个学生为一组,每组推荐出一位组长。然后各小组确定其中的一篇作为评改重点,对文中的标点、字、词、句等方面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由小组长将组员的意见综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