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中学2005年现代文阅读练习(社科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2 15: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十一)
科学文章阅读
命题:吴章盛  审稿:郭建设  校对:吴章盛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是创造作品意境的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是诗歌美学家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一文中提出来的。我们读某一作品,感到其中的形象描军非常生动、具体,能不能说这就是意境的艺术形象呢?不能。因为它只是使读者感到有“象”,还没有使读者感到“象外有象”。凡是有意境的作品,它能够使读者感到在艺术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外,还可在自己想象中萌生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的形象境界,它远远地超出了作品已经表现的部分。“象外有象”中的第一个“象”,是作品已经描写到的切实的形象体;第二个“象”是借第一个“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由读者发挥想象力来获得的,它是没有直接描写的虚幻的形象体,是在已经描写出来的切实的形象体的指引下产生的。这便是刘禹锡在论到意境时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比如画云中飞腾的龙,画家画出露在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使读者由局部的实象想象出腾跃舒卷的全龙整体的虚象。
不但如此,“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如鲁迅的散文《秋夜》着重描写的是枣树的形象。枣树护着底下细小的粉红花,把果实奉献给孩子而默默护盖着他们用打枣的竹竿造成的伤痕,同时不屈地把铁似的枝干刺向黑暗的夜空。《秋夜》所刻画的枣树实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富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甚至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总之,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
(1)“象外有象”中,第二个“象”指什么?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 指读者根据作者的描军而想象出来的虚幻的形象体。
B. 指读者在作者描写的实象指引下产生的虚幻形象体。
C. 指在作者自己的想象中萌生出来的新的虚幻形象体。
D. 指在作品中实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下,由读者发挥想象力产生的虚幻的形象体。
(2)要使创造的作品成为具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最根本的是(3分)         (  )
A. 实象必须非常生动、具体、形象。
B. 实象必须具有或比喻、或暗示、或象征的作用。
C. 实象必须具有指引人萌生虚象的作用。
D. 实象必须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画龙只画出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就能使读者想象出全龙的形象,这是因为“一鳞半爪”的实象具有(3分)                             (  )
   A.比喻作用    B.隐喻作用    C.象征作用    D.暗示作用
(4)联系第二段中对枣树这一实象的表述,选出与“‘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一句的意思最相符的一项(3分)              (  )
A. 凭借具有象征性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B. 凭借描写得生动形象的枣树实象,可以想象出虚幻的新形象。
C. 凭借描写枣树的特征,可以想象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D. 凭借所刻划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一个高大的形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