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个约1790字的教案,一个约1490字的学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生活中才能感触化学的魅力,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明白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4.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初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⒈ 教学课件。
⒉ 演示实验:
⑴水变“葡萄酒”,“葡萄酒”变水。NaOH溶液、酚酞、盐酸、烧杯。
⑵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汽水。Na2CO3浓溶液、石灰水、盐酸、烧杯、滴管。
⑶白纸显字。NaOH溶液、酚酞、喷雾器。
教 学 的 过 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打开化学课本,你一定想知道化学学什么,有趣吗?学了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怎样学化学?本节课将引领我们走进化学世界。
观看“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的教学课件:
①展示:《神七上天》视频
②课件展示:《隔水透气的鸟笼》
③课件展示:《08届奥运会焰火使夜晚绚丽多彩》
④火的运用——材料的开发利用。
(1)初步解读课本第2 页“图1-1”——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了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
⑵利用图片引出,物质世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结合课件解读插图,讨论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讨论小结):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通过以下几个实验,让我们了解物质是变化的。
⑴ 反复无常的“饮料”-1:水变“葡萄酒”,“葡萄酒”变水。
① 向涂有酚酞溶液的空酒杯中倒入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② 再向变红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⑵ 反复无常的“饮料”-2: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汽水。
① 取小半杯饱和石灰水、小半杯碳酸钠浓溶液,将两种液体混合——“清水变成牛奶”。
② 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牛奶变成汽水”。
⑶ 照明弹是如何发光的?点燃镁条。
⑷ 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NaOH溶液写好“化学”2个字,晾干呈无色,酚酞溶液贮于小型喷雾器内,将酚酞溶液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2个红字。
(通过实验加深了解化学的概念。)
你想了解近代化学理论是如何建立的吗?阅读教材后列出提纲,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归纳 )
在众多的物质变化中,科学家发现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当前已知的三千多万种物质中,科学家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一百多种。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天天和物质打交道,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铁锅烧菜”、“白色污染”。 能举出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应用化学的实例吗?
(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
(假设)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学完本课题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