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四要三避免”原则
- 资源简介:
约3200个字。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四要三避免”原则
贺秀红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遵循“四要三避免”的原则,这无疑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四要三避免”
新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充分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的实践,归结出“四要三避免”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坚持“四要”原则:
(一)要转化教师的角色,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便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地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查找资料,把教材说明、范读录音、重点词句、雪景图片、探究问题、白描手法、拓展材料以及课后练习等有关资料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那有声有色的画面立刻把学生带入到文中那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在一种浓浓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张岱那淡淡的忧伤。由此,教师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要改变教学的模式,给学生一个动感的课堂。
多媒体具有三维动画功能,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各个器官作用于人,具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