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120字。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课稿
大沥高级中学 杜葵娟
一、说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国际事件,它标志着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使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本节教材也就成为整本书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一环。而且,苏东剧变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的借鉴和历史教训。如果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整节课将是一节可以体现学习历史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真谛,可以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得比较圆满。但是,本节教材的特点是阐述历史事件的线索性不强,对苏东剧变的因果的逻辑性阐述教为欠缺。学生阅读时候感觉生涩难懂,并无法获得对事件的定性性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用精辟准确的语言给予学生精确的历史概念,就非常考验教授者教材处理的工夫。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东欧剧变(时间、实质、三个阶段、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二、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是并不是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而且要对西方"和平演变"保持高度警惕。
2、 比较、归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特点,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实践意义。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中国改革开放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不同点,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的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苏东剧变的发生在1989年前后,学生对其处于一种知道但是不了解的模糊状态,又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我将融合目标教学的一般模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采用快乐教育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就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互,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本节史实性强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真实历史场景,增强其时空感和直观性,将历史过程的讲述浓缩于历史瞬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授课高效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