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760字。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和各事件横向联系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通过讲述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国民党的“制宪”;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国民主同盟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国民政府的垮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 重庆谈判
2。 政协会议
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 国民党的“制宪”
2。 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 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
2。 中国民主同盟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国民政府的垮台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重点: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及人民民主运动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式,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
早在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曾说:“从前有人说过一句话,说是‘有饭大家吃’。我想这可以比喻新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