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分“六忌”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考作文高分“六忌”
一、寄情过泛
今年高考作文,乍看起来,话题似曾相识,甚或司空见惯,然而在“选择”前加“心灵的”限制语,可谓对考生巧设护栏,指向明显。考生理当在面对困境、疑难之客观参照物下,写出思想斗争的曲折或陈述事理的利弊得失之权衡,挖掘出考生生命中的每一份感动,让读者和作者真心相拥。然而不少考生仅限于一厢情愿地空设假定,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似的泛泛罗列,把面临选择之牵涉人情、人文、真善美的现实性的严肃话题,表述得轻描淡写,毫无曲折和细节,更谈不上真情实惑,得分不高,已在料定之中。
二、标志过少
接触一篇上好作文,从标题设置的奇警可人,到题记、后记的“占取要路”的夺目抢眼,或者分立小题,逐成阶梯的丝丝入扣,都将给阅卷者一个匠心独运的印象,如果再加上开头百字内点题亮旨的快捷明当,中间各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首括或尾结全段内容而凸显其义,都会给读者带来一个前呼后应,层层递进,行文严谨,文气贯通的感受。遗憾的是,不少考生恰好在这方面缺少巧妙安排和通盘考虑。信马由缰,特色标志不显,加之行文笔调拖泥带水,要得高分,当然很难了。
三、形体过散
与上文“标志过少”的另一个不同表现是,少数考生不在深悟题意、精当选材上做文章,挖空心思地一味想以“新”取胜,以“奇”取胜:虚拟的童话,设置的对象所产生的言行不管合不合事理;设计的班会,没有明显的主题和层次细节的变化。在体裁表现上大玩花样,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如写成论辩性台词发言,辩手甲、乙、丙、丁之间缺少思相交锋,更少涉及关于“选择”、心灵挣扎和价值评判的意思,语词缺少穿透力和思想纵深感,只有一个论辩稿的外壳。明显显得语言表达基本功不足,而语言表达的苍白乏力,则主要是思想缺少丰富性和深邃性的体现。
四、点题不透
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短,任务重。考生宜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议论文和抒情散文尤应如此),才会大大加深阅卷者对此份作文“中心明确”或“中心突出”的印象,然而遗憾的是,一些考生写到最后也难以见到用明朗的“点睛”之笔来升华文旨,而显得隔靴搔痒,功亏一篑。(文学作品类暗合题意者不在此列)
如一篇题为《心灵的指南针》的作文,开头引述原材料、中间先从历史正面角度,再从
现实反面列举了不少佳例,并分别作了简单的议论剖析,但直到行文最后,作者依然是重复前面事例后议论的语言,而未将事例后“真善美”或“假恶丑”进行一番实质性点破,显得单调平板只打边缘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