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350字。
父与子
马克•汉林
教学目标:
【1】 品析体现父子形象“了不起”的关键词句,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2】领悟课文抓住人物细节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赖往往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教学重点:
借助圈画、品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悟出“有爱就有奇迹”。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赖往往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请问,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场景?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丧失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的地震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这个故事《父与子》。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现在同学们大声散读课文,带着以下问题:
(1)解决字词障碍。
(2)、概述文章内容。
明确: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坚持38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自己7岁的儿子和其他的同学。
(3)作者是如何评价这对父与子?
明确: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 研读赏析、把握主旨
1、 默读课文1—15自然段: 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用笔圈画出关键词,并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1)面对好心人、消防员和警察的劝说,父亲的回答是怎样的?体现出父亲怎样的心情?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2)(面对好心人的劝慰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有人来阻挡他。”
明确:突出挖掘工作的时间绵长过程的艰难。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明确:不仅显示父亲挖掘时间之久,疲惫之感,更加体现父亲的顽强。
(4)同样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
明确: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总结: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因而我们说是“了不起”的父亲。
3、 自主学习
(1)文中哪些部分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2)总结:善良无私的孩子这么坚定是来自于对父爱的信赖。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让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承诺,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