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210字。
《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 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
活动一 走进作者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 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
“颂”是一种古代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 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作品有《面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黄药眠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王朝没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一些大事,他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活动二 基础积累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语:
字音:湖泊 莽苍 广阔无垠 盎然 铿锵 汲水 涟漪 龙湫
字形:层峦叠嶂 斑斓 蹒跚 林阴道 冈峦 涯岸
词语:企盼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聋
活动三 走进文本
1 、提问:如果让你介绍祖国,你会写祖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生存方式,生存环境,文化背景
2、 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珠峰 高原 西双版纳 平原 黄河……四季晨昏 家乡小溪 扬子江 黄果树瀑布
3、 提问:除了写祖国的山川风物,作者还写了什么?
人民 文化 语言
4、把握文章的脉络
A、 一二两节与全文有何关系
总分, 概括热爱祖国的情感
B读三到二十四节,划分部分,并说说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说 细说
总说祖国的美好景色和文化
细说四季美妙之景
C、 最后一部分,概括作者的情感
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
5、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的含义吗?
祖国,不仅代表着这个地域的自然特点、气候特征,还有着人的生存环境与文化背景。作为祖国的一分子,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还有着传承这种文化的责任和使命。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祖国,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森林是她的长发,湖泊是她的眼睛,高山是她的乳房,河流是她的甘甜的乳汁。我们受到了她的哺育、滋养,明天,我们要回报我们的母亲——祖国!
活动四 重点研讨
1、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给下列词语连线,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莽苍)的黄土高原 (茂密)的西双版纳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 一泻千里)的黄河 (浩浩荡荡) 的扬子江 ( 广阔无垠 )的牧场
小结:“莽苍”准确地表现了高原的迷茫的特点,“茂密”写出了草木生长的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