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66
- 资源简介:
约2240字。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金湖中学李清
三维目标:1、把握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理清文章结构,鉴赏散文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表达的对“独立、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学习难点:提高语言欣赏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交流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都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吧?陋室真是简陋,并不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花园式洋房,只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但刘禹锡却认为陋室不陋,因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见,刘禹锡借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陋室是其人格的写照。
现代著名诗人海子希望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这美好的渴盼折射的是他对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台湾女作家李乐薇也有美丽的小屋,作者称它为“空中楼阁”。
二、分析文本
1、回忆有哪些成语可以用来修饰房屋?这些词语可以拿来修饰文中的小屋吗?
豪华、高大、金碧辉煌、鳞次栉比、美轮美奂…….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中的小屋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山:小屋点缀了山,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玲珑
树:(1)树点缀了山,树给小屋布置了一个绿色背景——静、小巧、别致出色、含蓄又风度
(2)远观小屋,树遮掩了树——轻灵自由
领土、领空:领土有限,而领空无限——开放性
空气:空气清新,呼吸的是香
光线:屋虽小,窗很多——明亮
交通:山路和山坡不便于我行走——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
白天、夜晚:白天是清晰的;夜晚是朦胧的
从周围看小屋,有山,有树;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的环境,作者写了领土、领空、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山坡,还写了白天和夜晚两种风格迥异的美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屋具有怎样的特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小屋和自然融为一体,小屋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3、作者为什么将小屋称作“空中楼阁”?
小屋建立在山脊上,并不接触地面,因而称它为“空中楼阁”。
还因为什么?文中有没有点题句?
4、作者为什么极力地描写这所不存在的小屋呢?
——贯穿于全文的对小屋与周围环境的描摹与赞美,强烈地表达着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小屋已成为作者的理想,是其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小屋。
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这里已暗含远离“人景”之意;文章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小屋已成了“空中楼阁”,而这小屋又占了“地利之便”,可以充分享受自然,而不需要人为的装饰,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