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案2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11 15:29: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50个字。

  教材内容分析:《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充满友情。另一面,我们看到成人世界,许多人重财轻义,他们不懂得孩子最渴望的友情。文章所写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文章中的大量人物对话适合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围绕着羚羊木雕的亲情和友情所发生的矛盾,更能激发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之间的友爱、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展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十分鲜活。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父母重财轻义的不满,及对我的痛苦与无奈给予同情与关爱。因此,教学中要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好地品味、感悟文章。这样把课堂交给我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流利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友情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现在的你是如何看待友情的?(学生谈看法),不错,友情是美好的,但当你的友情遭遇来自父母的阻力是该怎么办那?今天,一起走进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看看主人公“我”的友情遭遇了什么,又该怎么做?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教师通过课件补充):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手册;1997年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攥zuàn     树杈chà     怦怦pēng    逮捕dài      逮着玩dǎi
  3.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思考:你能概括围绕“羚羊木雕”叙述的事件吗?
  示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爸爸妈妈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很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要了回来,对朋友反悔,我伤心极了。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展示,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要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语气。(在展示时,同时进行朗读评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作者对人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