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的九点启示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13 19:3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考满分作文的九点启示
  任何成功者和高度发达的事物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是通过探讨高考满分作文成功的必然性来寻找我们的作文成功之道。其实,每篇高考满分作文都告诉着我们怎么写。认真解读高考满分作文,从中窥见机巧和奥妙,有所启悟,我们的话题作文就可步入高分之列。
  满分作文,作为从成千上万份考卷中精选出来的凤毛麟角之作,无疑能够代表当今高中学生写作的顶尖水平。文思的盎然,笔调的灵秀,天籁般的趣致,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青春气息,行云流水似的词语驾驭,可以说是这些作文的最大特点。
  那么,这些作文是怎样成为高考临场应对的夺魁之作的呢?这些考生是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展示的呢?是怎样博得评卷者的青睐和厚爱的呢?从分析和探讨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九点启示:
  1.知识信息的迅速化调动
  2.提升等级的亮丽点设计
  3.文章框架的快捷化建构
  4.思想意蕴的高境界点化
  5.叙事效果的奇特性追求
  6.寻常琐事的带情化处理
  7.浓化色彩的层递式铺排
  8.丰满内容的开合性拓展
  9.题旨走偏的技术性收拢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各点启示。
  启示之一:知识信息的迅速化调动
  2002年高考中,有一篇题目为《用选择为生命画板着色》的作文,现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文开头,作者就以汪国真的诗作为题记: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然后用单刀直入的开头段落确立了论述主旨:
  在生命的那一刻,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前行。
  接着作者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桀骜的陶渊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练,最终逃离了朱门绣户的宅院,远离了富贵满堂的盛宴,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袭布衣,飘然而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旧情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裹尸,捐躯沙场。
  在奋斗的那一刻,有的人选择了曲径通幽,有的人选择了义无返顾……
  作者又写道:
  李陵投降匈奴,确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但夜幕落下时,他也无时无刻不在遥望关中明月,泪眼婆娑,企盼重归故里的那一刻。
  苏武选择了义无返顾的信念,忍受大漠风雪,苦守着边关冷月,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为了那柄汉节,岁岁年年,年年岁岁。
  他们的选择,都依托着对故园的深情,一个忍辱蒙垢,心境悲凉;一个刚毅无畏,一身浩然正气。
  这几段文字,有叙有议,有虚有实,知识信息调动是非常迅速的,组织得也精到洗练,紧紧地扣住了“逃避”、“前行”这个心灵选择的论述主旨。然而,这些内容同样也没有超越中学语文的阅读范围。尔后,作者又以作家刘心武的一段论述和《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一段逸事为主干,写出了一段很见功夫的议论:
  在历史的记忆里,我们呼吸着先哲的人生理念,我们切合着志士选择的脉搏;在我们自己的生命画板上,自己心灵的选择又会写下怎样的一笔?作家刘心武曾说:“心上的草,倘任其乱生,蓬蓬然,森森然,以至失却了萋萋青翠,淡淡雅香,枯黄、芜秽、腐臭。”——因而选择即意味着拔掉心中的杂草,为自己的心灵开拓一条康庄大道,为自己的梦想创造一片芬芳的净土,为自己的生命点缀无限生机。
  怀念《泰坦尼克号》上当众人慌不择路时、演奏团奏响的那一曲《上帝离你更近》,是怎样安抚着人们的纷乱思绪;那对死亡无畏的抉择更让人动容,那对人性美的阐释更让人钦佩。
  这一段议论,对前面的材料进行了强化,对论述的主旨进行了更精辟的引伸,指出只有“拔掉心中的杂草”,才能为“自己的生命点缀无限生机”的积极主题,其知识信息的调动也是十分迅速的。
  找到你生命的画板了吗?把你的心灵的契约、心灵的选择都涂满,人生将不再有遗憾,生命将因你的选择而绽放光辉!
  这样的结尾,照应了前文,也使全文血肉饱满,蕴涵丰厚,显示了卒章显志的效果。
  2003年高考中,也不乏知识信息调动迅速、构思巧妙快捷的满分作文。
  这篇作文的题目是《让理智为行为导航》,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者在审题之后,就确定了中心和题目。题目就扣住了话题,确立了中心,“让理智为行为导航”就是说不要让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然后,作者就开始了文章的第一段:
  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很大作用,但这个作用往往是负面的,常常会导致我们处理问题时,对人不对事。该怎样避免这样的关系一次又一次地发挥它的效力呢?我走访了几位历史名人,希望从他们那儿得到答案。
  一开篇就咬题,是小作者的精明之处,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走访名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一站苏轼。远远望见江面上有一个举酒属客,飘然欲仙的人,耳边传来了豪迈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原来是苏东坡,我连忙“移船相近邀相见”,双手抱拳,说:“幸会!您何以在此呢?”苏轼笑了笑:“我因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复遭左迁。”我有些惊讶:“您怎么会反对王安石呢?你们是很好的朋友啊。”苏轼有些不屑:“我们虽然感情上亲近,但遇到变法改革这种原则性问题时,我们谁也不会因为友情而作出退让,这可是关系到天下苍生的大事啊!”我点了点头,有些冒昧地问:“那您不怕丢官弃爵吗?”苏轼目视远方,慢慢地说:“昔者曹梦德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耳,而今安在哉?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说完,苏轼便摇舟而去。望着江面帆影点点,江边满川烟草,我有些明白了,认知事物时,要不被功名利禄羁绊,让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
  第二站嵇康。茂密的树林里,两个赤裸着上身的人,正在打铁,原来是嵇康和向秀“好锻为乐”,嵇康的身边,是他曾经最好的朋友山涛。山涛苦口婆心地劝说嵇康,但嵇康丝毫不为所动,很斩截地说:“你我虽然是很好的朋友,但我决不能因为我们是朋友,就放弃我做人的准则。我的理智告诉我,万不可在伪朝做官。即使这给我招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果然,嵇康为钟会所诬陷,从容走上了断头台。望着台下向他稽首的三个太学生,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唱。听着那荡气回肠的旋律,我明白了认识事物时要不牵挂生死荣辱,不要被感情迷惑,让理智战胜感情。
  第三站林徽音。在人民大会堂的盛大酒宴中,林徽音恰与以前的清华同学吴晗同桌。林便毫不客气地斥责吴晗身为历史学家、政府官员而不尽保护北京古迹的责任。满座寂然,吴晗一脸尴尬。但林徽音却毫不在乎,看到这一情景,我明白了:认识事物时,要不顾及所谓的面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