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剧的艺术素养。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教学步骤
一、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现仅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明代冯梦龙《精忠旗》、高则城《琵琶记》、孟称舜《娇红记》、清代李玉《清忠谱》、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
三、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A、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B、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外末(老年老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A、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B、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动作、武打和舞蹈。
C、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语)。
四、阅读指导
(一)课文节选自《窦娥冤》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二)课文结构(略)
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三)分析第一层
1、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2、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指斥天地。
3、齐读第一层第二支曲子,问:如何理解这支曲子?
——明确:在当时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女子,窦娥对天地本应深信不疑,可是她敢对天地鬼神进行愤怒的谴责,正是因为自身悲惨的经历使她认识到了善良的人贫穷命薄,罪恶的人富贵延寿这样一个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