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作文述评及对策探微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近年高考作文述评及对策探微
求精中学语文组:蔡文亮
只有认清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高考作文训练的科学性。回顾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其发展走向。
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冲破多年一贯的材料作文的束缚,以其预见未来的写作内容与不限文体的自由形式,解放了考生久被压抑的身心。2000年,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拓展写作内容到广泛社会生活,初步触及价值判断这一精神领域的人生关键。2001年话题<<诚信>>和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则在价值判断上步步推进,追求社会人道德情操的完善与高尚。2003年的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又另辟蹊径,不仅改变了话题指向的单一性,呈现一种双向多维关系;而且,写作内容也要求打破纯粹精神世界道德情操的樊篱,将精神世界范畴的主体情感和对客观外界事物的认知联系起来,考查学生以思辨能力为核心的思维品质。 2004年高考更是百家齐放,随着各省自主命题这一暖人的“东风”,今年共有14份(全国卷有三种,供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文试卷,透视14种不同模式下的作文试题,真可谓“东风夜放花千树”。综观这六年高考作文命题,它不但充分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人性”的“人文性”的开放思想,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思辨性”的创新意识。
一、体现开放精神,倡导素质教育
一个好的文题,应该是一个“指路牌”,循牌走去,考生会找到一块“独特的精神天地”,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能把考生“冬眠状态”下的文思唤醒,可以任考生个性之花烂漫、自在地伸展,真切、自然地开放。近几年的作文,开放性明显增强,尤其是今年,各省命题的作文试题绝大多数开放性更强,关注的领域更宽,可让考生发挥的领域更大。上海卷一直站在素质教育的肩膀上,高屋建瓴,独领风骚。今年以“忙”为话题让考生自由作文,与去年“杂”相比,稳中有变,但在立意取材上,更具广度和深度。时处今日之中国,特别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忙”抓住了社会的特点。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人们,个个都在忙!小至于考生本身,日日夜夜忙于复习;大至于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商家,学术研究中的专家教授,以至工人、农民,一切都在繁忙中,这“忙”多少也折射出现代社会普遍的浮躁心态。作文的立足点可高可低,作文的视角可大可小,应该是每个考生都能写得出,而且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可能写得很出彩。北京卷要求考生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对高中毕业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可供选择的角度很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不尽相同,面对此情此景就要学会包容。古人云“有容乃大”、“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而要打开自己的“第三只眼”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马加爵事件”就是最好的反面材料,可由此生发向纵深探讨,以期引人警醒。当然,在构思时要不落窠臼,要让人读后有一种“亏他想得出来”(王蒙语)的惊喜。
二、关涉文化本身,考查人文底蕴
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一问世,我们的学生注目“文化”这一光耀千秋的词语,我们的学生追求“文化”这一蕴意丰厚的意境,话题作文一扫浓郁与凝滞,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高考作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