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散文专题复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19 13:10: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950字。

  2011高考散文专题复习
  1.认读理解能力:
  A.辨析语句的含义:
  a.散文语句的特点:在散文中作者为了准确地描绘人事景物,或表达情感哲理,总要精心选用最合适的词句,组织最合理的句子,巧妙地将原本独立的词句连缀成段或篇时,又融进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这是一个“缘情造文”的过程。我们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就是领悟语句的语义环境,也即揣摩语句在此语境中表达的某种特定的意思。只有领悟了语境义,才可能进一步去弄懂段落篇章之义,体味文章的深层意思,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情感及要阐发的哲理。
  散文的语句具有形象性。例如1997年上海卷《罗丹的启示》,作者为了刻画罗丹的精神品质,连用“注视,凝视,审视,瞠视”等近义词,细致准确地刻画了罗丹的不同目光,给人印象,也是当年第24小题设计题目的材料。
  散文语句还具有丰富性。仍以《罗丹的启示》为例,作者写罗丹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时那样温柔关怀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含义就非常丰富,即写出了罗丹工作专注,细心,全心全意,又写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还为后文揭示道理作了铺垫。这句话正是出题者设计第26道小题的答案。
  散文的句式也呈多样性。散文的语言句式的变化是丰富多样的。例如1999年上海卷《生命像什么》一文,文中句子有长句;有短句;有整句;有散句;有排比;有设问有反问。构成了第16题出题的基础。2003年上海春考第三大题第12题,考的是也是句式的仿造练习。
  b.辨析散文语句在考试中的重点:上海高考试卷,在辨析语句含义这个认读理解的能力考查上,
  主要考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词语,指的是以下几类词语:本身凝练深刻的词语;能表现事物形象的词语;与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词语;暗含一段或整篇主旨中心的词语。要特别注意的是,散文是文学语体。它的遣词造句不同于科学语体(如说明,议论)那样在文中意义固定,直指。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它刻画事物,往往以少代多,抒发感情往往点到即止,若隐若现。这种含而不露,内蕴丰富的特点,增添了理解的困难。解读时,我们一定要从人,事,景,物的局部与整体的描写叙述中,借助作者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参照作者所采用表现手法来理解领会其意思。
  例-2005年上海高考卷《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7、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例(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第11题)
  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了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
  林则徐的一生与其说是官运亨通,不如说是充满了大起大落。他多次受罚,比如连降四级,连降五级,竟有许多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小渠可以作证。
  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日丽,日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做了表率。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的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是地道的“人”渠。
  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般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小渠,用清澈冰凉的渠水洗洗脸,当做接受一次沁人肺腑的人生洗礼吧。
  11.文中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相呼应的一句是
  例(200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第10题)
  今春又路过故乡江苏宜兴县,热情的主人在匆忙中陪我去看灵谷洞。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色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适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
  10.文章开头说,“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作者的心情是。
  例(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第14题)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