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讲座第五讲:叙写多件事的结构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如东县袁庄中学冯爱军
第五讲 叙写多件事的结构
我们写作文时,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写一件事,此时,可选择多件事来谋篇布局。毕竟写一件事需要求得事件的深刻性和内容的具体性,而这正是一些同学所害怕的。选取多件事,相对来说要简单些,而且在应试时,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也更好控制一些。
那么,叙写多件事时,主体部分采用怎样的结构更合理、更清晰、更能让评分老师心动呢?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结构:
一、 段首时间词组接结构
无论是写一件事或多件事的记叙文,一般都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在叙写多件事时,我们可以段首的时间词为过渡语,并以文中人物的感情或文中反复提及的某一物件为线索来组接全文。这样层次清楚,结构了然,也算是中规中矩的一种结构吧。
参考例文1
今 天 真 好
记得还是上幼儿园时,外公常常跟我讲起小姨的故事。40年前的一个中秋夜,外公的一个远房亲戚从香港来做客,谈及他年过半百膝下无儿,想让我外公把小姨送他作女儿。当时的小姨虽然已经6岁了,但仍像个绿豆芽似的,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外公心疼地说:“跟着我也是受苦,不如跟阿叔到香港去吧。”临别的时候,小姨拖着外公的腿,哭着不肯离开,可怜地说:“阿爸,我不走,不去香港,我不离开你……”外公咬咬牙,把她推开,狠狠地转过头,跑回了家。
此后,每到中秋节,外公总忘不了小姨,吃饭的时候总要摆上她的碗筷,嘴里喃喃地说:“阿娟,吃饭了。”然后便是满眼泪水。
我上小学那年的中秋节,外公对着圆月流泪叹道:“月儿不圆啊!”我不明白地问:“好圆好圆的月亮,为什么说不圆呢?”妈妈深情地说:“外公心上的月,缺少你小姨的那一瓣。”
我小学毕业那年的中秋节,小姨从香港寄了盒月饼回来,外公抱着月饼盒老泪纵横,不时地拭着眼泪,还喊着小姨的名字:“娟呀,你快回到爸身边吧,娟儿呀……”这一整天,外公电视也不看,书报也不读了,只管坐在电话机旁。我奇怪地问:“外公,小姨并没有说要来电话呀?”外公不理我,自言自语地说:“一定会打电话来的,一定!”晚上,小姨真的打长途电话过来了。外公迫不及待地抓起电话:“喂,娟儿吗?”对方沉默了,许久,喊了一声:“爸爸!”外公百感交集,连电话都拿不稳了,一个劲地说:“娟儿,娟呀,是你呀,真的是你呀,爸对不起你呀……”妈妈抢过电话:“小娟吗?等明年香港回归,你一定要回家呀!”“一定,我一定回——家。”
去年的中秋节,我家可热闹啦,真是四喜临门——一喜我家又一栋六层楼房落成;二喜小姨和我家的公司联手开拓美国市场成功,年产值超五千万;三喜提前为外公做80大寿(本地风俗);四喜我在全省初中生计算机比赛中获得银奖。
月上柳梢头时,爸、妈、小姨、姨丈都喜笑颜开地抢着要用不着“奔驰”载外公去村办的四星级酒店庆贺。这时,外公却突然脸一沉,“呜呜”地哭起来。我们都呆了,莫名其妙,七嘴八舌地劝了半天,外公也止不住老泪。倒是妈妈的一句话吹开了外公的一脸乌云:“爸,你的心思我知道,你烦我们天天吃在酒店。今天,我们不去酒店,就在家里吃团圆饭!”
外公这才转怒不喜,笑道:“今天是个好日子,全家人哪儿也不准去,就在家里团团圆圆!你们要嫌做饭麻烦,我下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