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教学简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15 22:1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黄鹂》教学简案
一、 文思导引
 孙犁虽以小说名世,但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很少写作。《黄鹂》是于1962年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普通的小鸟。记的是病期琐事。阅读本文重在理清作者行文脉络,把握其主旨。作者在本文中以黄鹂为线索,以时空的转换安排材料,全文重点写四次见到黄鹂的情景:战争年代,初见黄鹂。惊鸿一瞥,黄鹂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极美的印象,为下文作者关注黄鹂张本。青岛疗养,再见黄鹂。此时虽可尽兴观赏,但仍觉意犹未尽。其后,鸟市漫步,三见黄鹂。被卖的黄鹂凄惨的神色,刺痛了作者的心。江南春季,四见黄鹂。看到它全部美丽,获得全新的感悟: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而且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并且由此引申:“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这一句,像一根串珠的红线将全文的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 粹语品析
孙梨是我国现当代一位卓具才能和风格的重要作家,他的笔墨“既能以金钲羯鼓写风云变色的壮丽,也能用锦瑟银筝传花前月下的清雅。”如同他别具特色的小说一样,这篇散文也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取材上似乎并不引人注目,写法上如叙家常,漫漫道来,但在不温不火的叙述中显示出自然流畅与舒展自如的特色。文章四次写到黄鹂,作者的描绘决不雷同:第一次看到黄鹂迅疾飞翔的身影,见其影,心情是高兴的;第二次重写啼叫的召唤,写其声,在高兴的同时有了一点担心,怕它离此而去;第三次近观黄鹂,。见其形,黄鹂的遭遇令作者同情而不安;第四次写黄鹂美德极致,按一般的想法,应是极尽描摹之能事,作者却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整体勾勒,简洁之极。可谓写出黄鹂之神。作者心胸为之一开,获得全新的感悟。孙犁对黄鹂的描写,或写其形、或写其声;或远观、或近看;或个体、或整体,变换自如,加上起伏的情节,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生灵对大自然的热爱,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魅力。
这篇散文另一方面特点是闪现着诗所特有的语言美。这种语言美在叙述中表现为简洁洗练,在描写中表现为语言的韵律美与意境美。比如文末几段: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们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露宿,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安居乐业的所在。
作者在这里用整散结合的写法,句式上长短相间,如同古代华丽的赋文一般,读来极富有韵味。而“湖光山色”、“茂林修竹”、“春雨、宿露”、“朝霞”、“彩虹”等词语极为简洁地描绘出江南春季美丽的自然景色。黄鹂婉转的啼鸣、俊美的身影在着美丽的环境中展示出全部的美丽,使人自然地联想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真正感受到一种美丽的极致。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营造出声、色、动、静十分和谐的意境之美。语言的形式美与内容的意境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再如:“各种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在这里作者选取富有诗意的画面,利用排比句式,极为精练地勾勒出自然中的美景。深山虎啸,清潭鱼翔,大漠驼铃,碧空雁阵,形象地说明“行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互相发挥”,才能成为极致的道理。由对黄鹂的描绘,想到自然中的“景物一体”自然而然的推展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一见解上来,言简意丰,韵味无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