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共2课时)
一、设计理念
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中化学教学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实验,勤于思考。本教学设计利用教材、图片、动画模拟、课外资料等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大胆的提出问题。一方面,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并进一步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积极创设开放性的对话情境。在这样的对话情景中,师生双方都既是听者又是言者。“共同话题”引导着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并同时发现彼此独特的个性,课堂上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教育中迸发出智慧的碰撞,进而营造出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注意前后呼应与衔接,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形态。
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根据课程标准,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即止,并笼统地将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这已比初中相关内容上升了一个水平层次,而定量的讨论则在选修4中学习。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学情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能源”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在初中学生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已经知道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化学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未能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问题情境和设计层层实验,探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