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教案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神奇的极光
(2月12日)
深圳市宝安中学 尹庆玲
教学目的:
一、 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
二、 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三、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全文思路,筛选重点语段和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信息的语言加工和最后输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人类只有在宇宙面前,才能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可贵的是,人类有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不断地向未知世界探索和前进。经过了人类的探索,我们都知道,风霜雪雨、万里晴空都是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我们熟悉它们,就象熟悉自己的老朋友一样。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相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观看收藏夹里相应的网络图片资源)
二、总体把握全文思路:
“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
提问:本文共有三个小标题,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的总体思路体现
了何种规律?
明确:以神话开头,于文章之首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兴趣:由此过渡到对
外观的描述,“一瞥”让人可证实是写“所见”;有了现象当然使人产生探究其成因的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写“来龙去脉”。简而言之,三者的作用分别为激发兴趣——描述所见——探究成因。犹如层层剥笋,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
三、朗读课文,独立筛选重要信息:
1.学生自读,挑出你个人认为的重要地方,大声朗读。
2.自读思考题:
① 三大部分中谁是主要部分?谁是次要部分?
② 每部分中重要信息集中在哪个或哪些段落?为什么?
③ 这些重要段落中哪些才是代表重点信息的具体语句?请划在书本上。
④ 你能给极光下个定义吗?
讨论后明确:
①二三部分主要,开头部分次要。(从全文思路中可知)
②一部分第三段,二部分前三段,三部分二至三段。一部分重心在于对极光的
初步解释,关于极光的其它称谓是顺带内容,应忽略;二部分重心在极光的外形上作文章,故极光形态的分类、亮度及色彩应为重点,关于极光卵、极光区的介绍是次要信息,略去;三部分重心在于阐述极光的成因机理,故略去“其它行星上的极光现象”。
③具体见书本划线处。
④ 下定义:种概念(区别性特征、本质性特征) + 属概念(共同性)
如:凳子:是一种由木材制成、有四条腿的坐具。(比较沙发)
极光:是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高空大气现象。它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
辐射造成,主要出现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四、信息的语言加工和最后输出:
1. 作为信息要点概括要够精炼,但文中二部分关于极光形态的分类阐述得较
为复杂。请你最大限度地将其概括得简洁明晰。
明确:极光形态特征分为五种: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
2.根据第三部分所述内容,请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不超过90字)
明确: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棒槌状的磁层。它将进
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这种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励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这便是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