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16 19:46:5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2830字。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
  (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 
  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生: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 
  生:兴中会 
  师:什么时间,在哪里? 
  生:1894年,在檀香山 
  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