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命题艺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记叙文的命题艺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记叙文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文题,如同一个人拥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令人心动。
那么,怎样的文题才能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呢?
(一)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为了忘却的记念》以“为了忘却”来修饰“记念”,这一组矛盾的概念,发人深思。审读全文,重新咀嚼“忘却”的含义,才理解“忘却”即“摆脱”、“搁置”。“为了忘却的记念”就是要把压抑在心中的沉重、悲哀暂时忘记,轻装上阵,更有效地战斗,以此来纪念死难烈士。由于这种文题含蓄蕴藉,读之,如品味陈年佳酿,久而弥笃。
(二)巧妙修辞,精彩纷呈
这样的命题形象生动,令读者耳目一新。如一篇记叙文回归自然,走向生活的游记散文,则采用拟人的手法命题:《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又如《雄关赋》运用双关:眼前的雄关——历史的陈迹,心中的雄夹——坚定的信念;
《乌云过后是晴天》运用比喻:落寞的心绪后,生活重新变得愉悦而美好;
《一片蔚蓝的天空》运用双关:在雨中,那把蓝色的雨伞,撑起了一片晴空,也撑起了男女同学纯洁友爱的世界;
(三)借用歌词,通俗活泼
如《青青河边草》以儿时整天超负荷地割草,来反映过去艰辛的生活,表现两代人对青青河边草不同的人生感受。
《同桌的你》,记叙同学之谊。
《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倾诉中学生心声:渴望走出整日读死书的枯燥无味的生活,构建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
《你在他乡还好吗?》怀念远方朋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四)在貌似荒诞中求新颖
有些文题,于理不符,于情相悖,但在貌似荒诞的情理安排中,却给人全新的感觉。如《与李清照约会》叙述一位文学爱好者,敬重李清照人格、才华,以及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对他文学的熏陶。
《重遇屈原》小时候,听屈原的故事,为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惨遭遇而感慨万千。长大了,学习《涉江》仿佛又与屈原再遇,深深被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