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15
- 资源简介:
约3640字。
《乡愁》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乡愁》这篇诗歌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构思独特,不落俗套。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领会诗人深沉而哀伤的恋家思国之情。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3、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表达的深厚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抒发的的思乡愁绪,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意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播放佟铁鑫 演唱 的歌曲《乡愁》,渲染一种游子羁旅的伤别之情。
导入:很多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相同的羁旅之思。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致远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海外游子抒发浓烈而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诗歌—余光中的《乡愁》。
二、反复诵读,读出诗情
(一)、初读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讨论明确:诗歌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应用深沉而舒缓的语气来读,读时还应注意节奏和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