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领略散文的艺术魅力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怎样领略散文的艺术魅力
江苏省滨海中学 李雪松
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以艺术的语言对自己日常心态、生活存在的观察与表达。在散文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莫测的心灵天空。散文家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洞察其中的真谛,将读者从平凡的处所带进飞扬的极乐世界。阅读散文能勾起我们的生活体验,激起我们的情感共鸣,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
诗歌需吟诵,小说靠反思,而散文却呼唤“鉴赏”二字。虽说论“语言”不及诗歌,论“思想”不及小说,但“散文”却将此二者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散文最流行,所以古今中外的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角色。我们今天学习这些精美的散文就是要从这些名篇中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一、品味并占有散文中的“佳句”。
散文的语言应该是优美的,这种优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诗意,表现力很强的句子;二是能见出人生世相的富含哲理的句子。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中比比皆是。韩少华在散文诗《记忆》中这样描写“记忆”:
记忆嘛,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隘得芥蒂难容。
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
记忆没有标价,它却既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以下。
在这里,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记忆”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重量、体积、色彩、标价”,用语简洁,但已将“记忆”的功能、价值阐述得清楚明白。再如在《鲁迅诗稿序》这篇小短文中,郭沫若先生对鲁迅先生“书法、思想”的评价可谓简炼之极而又准确之极——“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这些句子多一字则赘,少一字则空,读之不能不令人感叹伟大作家之用笔如神。这难道不是语言的魅力吗,不值得我们同学们反复咀嚼,用心铭记吗?又如伟大作家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中所说的一些句子已不只停留在情感层面,而是负载着作者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如“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无需刻意发现,这些语句自会在第一时间留住读者的眼睛,引发读者的思考,自会唤起人们对创造这些精粹语言的伟大作家的惊奇、骄傲和快乐。
二、鉴赏散文中的哲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