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教案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26 11:5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
读《伊索寓言》教案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李正学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文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的特性。
2.正确理解并运用下列词语:屈尊下顾、恼羞成怒、卖弄风雅、衣锦还乡、相安无事、信而好古、坐井观天、高超出世、各得其所、厌恨、衰朽、阅历、发迹、思慕。
  3.把握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研究含蓄、隐晦句子的主旨。
二、学习重点:
1、探讨中心意思。
2、理解难句含义。
3、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导入——读后感想——总结”。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难句的含义。
四、补充资料:
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就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曾指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源流》一书的瑕疵,震动文坛。(“他记忆精博,思力敏锐,辩才无碍”。“他随时都在动脑筋,读书的时候是他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每读完一书,其精神实质全被吸收……最难得的是好学不倦,不论处什么环境都手不释卷……他好比一个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种的美味都要尝一尝。” --郑朝宗《怀旧》)
另外参看课文后面的附录。重点强调并推荐其长篇讽刺小说《围城》。
五、教学设计:
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
1.厌恨:厌恶痛恨。
2.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4.信而好古:语出《论语》,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
5.思慕:思念,仰慕。
6.衰朽:衰落、衰老。
7.历程:经历的过程。
8.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
9.衣锦还故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起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成语为
“衣锦还乡”,也说“衣锦荣归”。
10.高超出世:好极了,好得超过世人的水平。
11.卖弄风雅:向别人显示、炫耀自己的(其实并不高明的)文学素养。
12.上流社会:旧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们。
13.屈尊下顾:降低了身份来观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4.狂吠:狗狂叫。
15.星象:指天空中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观察星象来推测人
事的吉凶。
16.失足: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17.下野:执政的人被迫下台。
18.坐并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19.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20.娇小:娇嫩,小巧。
21.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2.相安无事: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和争执。
二.由题入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想。(第1—3段)
  1.揣读1段,概括“我们”由《伊索寓言》引起的“三重安慰”。
  这“三重安慰”其实是“我们”对现代文明与《伊索寓言》的态度。现代文明值得骄傲,“我们”的见解更成熟;《伊索寓言》是幼稚、浅薄的,其时代是小孩子时期。
  2.揣读2、3段。
  这两段文字从逻辑上看应置于第3段之后,是对“我们”感受更生动的譬说。
  A.找到“我们的年长”、“比我们年轻的人”、“人类的小孩子时期”、“现代的悠久古老”与第3段中的照应关系。
  B.概括“我们”对“年轻的人”对古代的态度,与第3段的感受参读(抓关键词句)。
  3.初步体会这三段中一些关键词句包含的作者的态度倾向。
三.细读故事部分,讨论:
按“我们”的态度,由《伊索寓言》引出现代哪些心理和行为。(依次编序)
A.比蝙蝠更狡猾、更会伪装。
B、靠“吃”文学家养活自己。
C、无自知者不知其丑。
D、脱离实际、不顾一切,目空一切向上爬,惨败了还要找借口自欺欺人。
E、用“要丑大家都丑”的劣法为自己遮羞。
F、扬短为长,自以为美的自怜自赏。
G、利令智昏,欲利反失。
H、说甜是苦,独占好处。
I、道貌岸然,尸位素餐、名不副实。
四.揣读结尾,进一步体会作者用意。
  “我认为”的含义:
现代是非混淆、狡诈、不公。
五.综合全文三个部分,概括作者的观点:
  A.“我们”、“我”的区别。
  B.文中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感情。
  C.“我们了相信现代的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的潜力。
六、结构: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教师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读后感的一般结构为“导入——读后之感——总结”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1、2两段,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第二 部分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一纠正浅薄的见解,表达作者独到之见,是全文的主体。第三部分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七.处理课后的练习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