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语言”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 资源简介:
约3920字。
“化用语言”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刘盛云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思想认识的载体。语言,在作文中与主旨、内容、结构三项并重。让学生学习灵活、巧妙地运用丰富、精美的语言,是作文教学中关键的建构环节。本设计拟以“学习‘化用’技巧,优化作文语言”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开阔日常视野,关注生活积累,写出远离八股习气、熏染自我色彩的鲜活之作、个性之作。其操作过程如下:
导入
这节课是写作训练课,课题是:美文佳“话”,出神入“化”。(板书)其中,“话”是语言的意思。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中国现代作家老舍也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作家们的话告诉我们,离开了语言生动,文章就难以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那么,怎样使作文语言生动呢?“化用”是一大技法。(课题中“出神入化”的本意,是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化”是“化境”,即绝妙的境界。这里,“化”字加了引号,赋予了它新的意思,就是“化用”)所谓“化用”,就是灵活、巧妙地将现成语言移植融合到自己的语言中,从而为文章增色添彩、激趣提味。
感受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若干文章片断,感受其中“化用”的美妙,然后任选一个片断仔细揣摩为什么美妙?(资料1)
①高级教师深谙数学,和数学朝夕相处,右眉毛长成标准的抛物线,左眉毛像个根号,眉下的眼睛的视力被那根号开了好几次方,弱小得须八百度眼镜才能复原。(《三重门》)
②耳边忽然响起:“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这歌声如醍醐灌顶,震撼着我的心。跑道两边变了形的脸和“加油”的呼声渐渐地又清晰起来,我的腿也仿佛轻了许多,我奋力地向前冲去。(《体验》)
③“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发现;“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发现;“凌寒独自开”是一种孤傲的发现;“沙场秋点兵”是一种豪迈的发现。生命在清净、喜悦、孤傲、豪迈中成长,所以生命美丽。发现生命之美,享受生命之美。我们才能够挖掘出人生的金矿,为生命增值。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勇于发现吧,生命因此而美丽。(《发现之美》)
④刚下课,同桌就对前排的叶子说:“你的作文写得真是盖帽儿啦!”叶子不好意思地笑笑:“哪里好呀,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来了个马槽改棺材——”“怎么讲?”同桌迫不及待地插话。叶子顿了顿,说:“将就材料呗!”“咳,”同桌笑起来说,“不对不对。你这是拽着胡子过马路——牵须(谦虚)呀!”(《课间记》)
⑤今日的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日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日到东亚开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到印度半岛当上了裁判。(《冷眼向洋》)
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师小结:以上“化用”语言,或刻画人物,或推动情节,或支撑观点,或点明主旨,或营造气氛,或抒发感受(板书),使表达要么诙谐幽默,要么精警深刻,要么诗情画意,都鲜活响亮,叫读者怎一个“爽”字了得!
提炼
我们感受了“化用”的美妙之后,接下来就提炼提炼“化用”的技巧。首先,请同学们“移动”火眼金睛,来个文段扫描,看看“化用”的内容是与哪些方面的现成语言“联通”的。若有不懂,同桌间可以相互“寻呼”。(资料2)
①当快乐的花瓣在你面前飘荡,你也许会为自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