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4 3:3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逍遥游》(节选)教案(略案)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历朝历代以来,庄子的思想有广泛的影响,阅读难度较大,要多诵读,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整体感知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先秦道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了相对主义。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历代人对庄子褒贬不一。庄子不满现实,痛恨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他敝屣功名,不求闻达,清心寡欲,安于贫苦,不计较荣辱得失,以隐居避世来躲避社会现实,来独善其身。这是他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无可奈何,以“齐万物”“一死生”的虚无主义在精神上求取自我解脱,这种消极沮丧的人生观,使他不分辨善恶是非,甚至认为生命毫无意义,连髑髅也不愿意再生复活,有些人就认定他的严重悲观厌世者。因此,我们对庄子不能全盘否定,在了解他的同时,给予恰当的分析评价。
(三)教学过程
1、 熟读课文。
读。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字音词意,反复诵读
(1)重要生字 (2)通假字  (3)重要实词  (4)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情感。
2、 寻突破点
找。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理,课文举例说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即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具体找出所涉及的事物。
3、 理清思路
理。理清材料(寓言、比喻等)与说理的关系;理清3 个自然段说理的层次关系。

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说理,一般又以严密沉静的逻辑思维取胜。而《逍遥游》则迥异其趣,似乎散乱颠倒,变幻莫测,很难看出明晰的推理过程,捉摸出逻辑思维的轨迹,这就是庄子独特的文思跳荡、行文断续的特点。表面看来,庄子不重视文章结构的外在表征,过渡、转折处往往不作交代,也少用表示呼应、连缀的词句,有点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文章脉络难以寻绎。庄子就是借故事与故事之间似断实续的相互关系来显示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