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核酸》ppt4
- 资源简介:
共27张,本课是《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节的第二课时,课件讲述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核酸的结构、分布及功能。另有约2850字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使用说明,氨基酸缩合脱水动画演示.exe,鉴定蛋白质.flv素材。
课题: 蛋白质和核酸
江苏省宿迁中学 陈宏冬
一、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高一学生缺乏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知识(特别是对连接各原子间的化学键感到尤为困惑),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导课显得十分重要。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借助模型、多媒体辅助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蛋白质部分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要达成这一目标,讲授过程中就应该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主线。首先,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运用刚获取的知识对人工合成蛋白质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最后,学习蛋白质的功能。核酸部分的要求是“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虽然在最后提到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完成。这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因此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 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
(1) 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
(2) 能用所学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理解一些生命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四、教学准备
氨基酸结构模型 DNA结构模型 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阶段 教师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