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姚雅丽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的有个性地学习。作为语文学科,要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一是重自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生命成长;二是重合作,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实现生命成长;三是重创造,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中实现生命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现成长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①新课程改革逐步实施的今天,呼唤一种富有生命活力、健康的个体的出现,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强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评价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字里行间昭示着新课程改革在致力追求学生个体真实的生命成长,关注着每个学生个体的主动、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将“改变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②这启示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应从关注学生的自我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以“自我发展”为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知识的自我获得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与创造,从而实现学生生命成长的目的。
一、 重自得,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生命的成长
(一) 重视学生自主思维,教师“启”而待“发”。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预习常常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第一步。多数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的同时,总会附加上两三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殊不知问题的生成应该是出自学生本人。因此,应该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广阔性以及指导性,启发学生自我问题的生成与勃发。我们要避免用成人的认识统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