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43
- 资源简介:
约3590个字。
老王
执教教师:娄爽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品味作者平淡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倾注在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的深层情感。
3.从作者“幸运”“愧怍”的情怀中提升学生对学者崇高境界的认知,进而提升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挖掘老王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底层光芒。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愧怍”的含义,提升学生对作者崇高境界的认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的7月17日是一位老人的百岁寿辰,她穿越了风云多变的一个世纪,经历了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在接近百岁前夕,她的脑子还在坚韧地思索,她的笔还在顽强地耕耘。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杨绛。让我们看一下这位老人。(幻灯片)
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在学术界德高望重,一生都在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其中我们熟悉和喜欢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目前最好的译本就出自杨绛之手。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老王》。
二、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
2.提问学生回答听读时思考的问题,落到文章最后一句话上:“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引导学生关注“幸运的人”“不幸者”这两个词语,首先从“不幸者”入手,结合文章,说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①“单干户”“失群落伍”“惶恐”——是个底层的三轮车夫,而且还与一般的车夫有区别
②“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无亲人,无依无靠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身体残疾
④“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生意不好,生存困难
⑤“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破院塌屋,还未必是自己的
⑥“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别无生活来源
⑦“埋在什么沟里”——老王是回民,穆斯林死后渴望以洁净之躯拥抱真主,但是却草草落葬
小结老王的“不幸”:身体残疾、独居无亲、破院塌屋、收入微薄、精神惶恐。生前困苦,死后草葬,老王的一生可谓不幸。
形成对老王初步认识:老王是个卑微、苦、不幸的人。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的三轮车夫。他渺小得如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