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分析” 强化“综合”——对语文教学思维方式的思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2 6:4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限制“分析” 强化“综合”
        ——对语文教学思维方式的思索
广西桂林阳朔五中:玉树临风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一位仁兄提出,同是语言教学,为什么语文比不上英语?看那些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劲头普遍不足,而英语学习努力有加,不敢掉以轻心,而且大有取语文而代之之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也有语言教学的起步阶段与深入阶段之间的区别,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建国以来,长期的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的误导,而今这种误导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向前进的最大障碍之一。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中国的语文教学在小学三年级以前是成功的,以后就越来越不行。因为小学三年级之前语文学习重在识记汉字,小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很强,进步明显,父母欢喜。以后,讲授、分析在课堂上越来越多,甚至达到“满堂灌”的程度,语文学习也就越来越失败。鉴于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识之士大力推崇诵读法,强调语文学习要多读多背。“人教社”新推出的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明显增加,尤其是文言文,几乎是每课必背,这样做可以说是一种“返朴归真”。
强调诵读,并不意谓着不要分析讲解。否则语文教师队伍大可解散为是,关键在于如何分析讲解,采用怎样的思维方式。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是一种“模糊”的语言,“五·四”运动时间,胡适、鲁迅等人也认为汉语太模糊,想改造,当时很多人都持这种意见。(我们现在看来,这种改造大可不必)季羡林先生说:“所谓‘模糊’是要求人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费点脑筋,考虑考虑。再拿语言作例子。读西方语言写成的书,变格、变位清清楚楚,不必左顾右盼,就能够了解句子的内容。读汉文则不行,你必须左顾右盼,看上下文,看内在和外在的联系,然后才能真正了解句子的内容。一言以蔽之,使用汉语的人,于无形中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整体概念,普遍联系。我认为这正是东方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的突出的特点。我把这种整体概念,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称为‘综合的思维’,与此相对立的是西方的‘分析的思维’。这两种不同的对立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模式,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基础。”①拿季先生的这番话来观照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恰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