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的“别样情怀”——《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740字。
政治家的“别样情怀”——《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石艺霞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全文,理解了字词文句,了解了文章内容。我想听一听同学们朗读课文,争取做到字正腔圆,有节奏感。
(学生朗读全文)
(朗读中有个别同学仍然将“长乐王回深父”中“父”字读为“fù”,老师正音,强调通假用法)
师:字词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们考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情况。
(投影)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得极夫游之乐
往往有得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何可胜道也哉
沛公不胜杯杓
余观夫巴陵胜状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无物以相之
险以远,则至者少
由山以上五六里
(分两页请两位同学先后解释粗体字的意义和用法,情况比较好)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主要思想出现在——
生(众):第三段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重读第三段,再次领会作者的观点。
(朗读课文第三段)
师:作者从探险本身谈开去。一般人浅尝辄止,畏难而退;王安石却认为要探险就要去“险以远”之地,那里才有“奇伟瑰怪”之景。而要到达胜景之处,必须——
生(众):必须要“志”“力”“物”三个条件。
师:王安石对这三者的看法如何?
生(黄):“志”“力”“物”都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志”,没有它就没有志向和意志。是肯定不能成功的。但同时“力”和“物”也不可以缺少。
师:嗯,“志”是成就事业的原动力,“力”是成功的保障,是“硬件”,此外,外物的帮助也不可少,如果“至于幽暗昏惑之地,而无物以相之”也不能至。(打出投影)
“立志”“蓄力”——至“借物”
师:这是王安石的观点,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志” “力”“物”的呢?跟王安石一样吗?请大家讨论发言。
生(刘):一个人应该有志向,从小老师就要求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我想,这就是志向吧。
生(黎):“志”是一切行动的动力,它最重要。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成功的。有了志,“物”和“力”的问题都可以想办法解决。
师:用一句话表达这个意思,这就是——
生(黎):“有志者事竟成”
生(邹):那可不一定,因为其他原因,而最终失败的例子很多。比如,项羽他最后不是失败了吗?他不是“有志者”吗?
师:问得很好。
生(黎):但是他曾经所向披靡取得过胜利,他即使失败了也是无怨无悔呀。
师:嗯,你的意思是他尽心尽力去奋战过,所以他即使失败,也——
生(众):“可以无悔矣”。
生(康):其实,我认为,外物也很重要。《劝学》里面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果不借助外物的力量,人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