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大提名读书人物的读书感悟
- 资源简介:
约11940字。
【前言】仔细阅读《2010年“十大提名读书人物”的读书感悟》,发现十大人物大多为小学阶段的校长老师,读书活动大多在小学生中开展。对照现实,感慨:高中阶段的阅读实践和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相比,是那么少,那么难。在高考压力面前,学生和教师的阅读往往狭隘到只为了高考而阅读的地步,那些理想中的阅读往往在试题面前碰了壁,高中阶段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奢望和无奈,尤其是在高度重视升学率和分数的学校里。但是,最为奇怪的是,很多这样的学校却一直敏锐地感受到现在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敏锐地看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下降,比如,一道物理题读不懂。
2010年十大提名读书人物的读书感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为了陶冶情操,为了获得内心的宁静,那么,推广阅读则是教人学会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教人以恬淡的方式感悟世界和人生,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爱自己,爱他人,以及爱这个世界。
下列是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者的读书感悟:
★ ★韩兴娥
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教师,成功地从教材中“突围”,大胆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践探索。
【韩兴娥读书感悟】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语文老师,没有好的口才,也不擅长写文章,教改的出发点仅仅是想让自己的教学不再有那么多烦恼。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启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我带领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识字,实现了教多本读物的大跨越。我们把课本当作一本极普通的“读本”,用两个星期就能学完,然后把海量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的学生只用十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去学习课本,但基础知识扎实、成绩稳定。“腹有诗书”的学生们不但能挥笔成文,而且富有灵性与文采。
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才能让“轻负担高效率”的美梦落到实处。海量阅读走进课堂,使“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下笔如有神”。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最重要的是,书香墨韵对学生心灵的浸润是一笔难以估价的财富。
★★俞正强
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最喜欢给教师送书力主建设书香校园。
【俞正强读书感悟】最初读书是件开心的事,后来有段时间会觉得读书很苦,因为有更多诱惑在身边。重要的是能坚持住这种阅读。捱过这段苦,读书就成了一件真正开心的事。一个好教师的意义,就在于缩短学生的苦,帮助学生乐观地捱过这段苦。
正心诚意是读书的起点,也是读书的归宿。心正,则书中皆为芝兰;意诚,则处世无不圆融。一个好教师的意义,就在于以自己的正心诚意,在孩子读书之前,启蒙出孩子的正心诚意。如此,孩子的心便会日益强大。读书则是一件造福人间的事。
教材只是书的一种,以罗列介绍人类知识为主,却非真正的书。因此,读书不可只限于教材。如果将读书只限于读教材,人生则已落于苦痛之中矣。
天下之书何其之多,人生却匆匆而过。因此,对书的选择十分重要。人生所以优秀,也许只因为选对了一本书。
书是人们对世间物态的观察与思考的记录。所谓的行走、交流、考察、远望,等等,无非是另一种读书。
读书,是一种惊诧的美丽。
★★黄绎霖
婴幼儿教育专家,阳光视界早期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快乐阅读推广人,婴幼儿分体创意阅读发起人。
【黄绎霖读书感悟】人生这本书每人只能读一次,可书中的墨香却静待人们细细品味。培根说:“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乃在书本之外”。这让我更深地领悟到向外学习在读书,向内学习在用书。
韩愈一句“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置疑而后产生推动文学启蒙教育之念,因为我要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让他们感到读书是件快乐的事。
也正是这句话不断警示我要提出适合孩子和家庭的阅读策略。当我把10年来指导婴幼儿家庭阅读的经验用在北川的小学生们身上时,当我让孩子们分角色把课文表演出来,用留句法让孩子们把诗歌画出来时,仅仅10天就让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喜欢上了诗歌,爱上了语文课!孩子们从不愿写日记到乐意用写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这种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