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删不掉的“民族魂”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3 14:23: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10字。

  删不掉的“民族魂”
  [话题引入]
  2010年新友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在其列举的20多篇“被踢出去”的经典课文中,涉及鲁迅作品多篇,如《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被称为“鲁迅大撤退”。对于“鲁迅大撤退”,有人“嘘唏不已”,认为祖国的下一代再也见不到鲁迅那“头发像刷子样直竖着”的经典形象了,再也不能震撼于那“人血馒头”所带来的对那段民族历史的忧患了,再也不能直面那鲜血淋漓的人生了!当然,也有人对“鲁迅大撤退”表现出较为乐观的看法,认为这一“撤退”是语文的回归,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文化,阅读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可以嗅到更具时代感的文学气息。亲爱的中学生朋友,面对这一话题,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呢?
  [观点碰撞]
  赞成“大撤退语文须回归”
  ●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有所删减”到“鲁迅作品从语文课本中大撤退”,每一次细微的变化,都会引发热议。支持“删减鲁迅作品”的人认为,在语言上,鲁迅的作品并非范本;在内容上,鲁迅的作品相对过时和落伍;在情感上,鲁迅的作品有些不够真实;在比例上,鲁迅的作品入选教材比例确实太大。在当下语文教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环境中,鲁迅作品在校园中遭遇的尴尬更是不言而喻。比如,有人认为鲁迅作品有时代隔膜,作品不具现实意义;也有人觉得,鲁迅文章晦涩难懂,不适合现代人阅读。
  ●我们的语文被异化了,教学不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体验出发,而是为了教育而语文;解读作品不是从作品本身出发,而是机械地沉溺于对“中心思想”的提炼与解读;看待作家,不是从作家的时代背景和完整人生出发,而是在只言片语中随社会思潮而摇摆,要么“微言大义”,要么“只抓虱子”。语文的回归,其实就是钱理群教授在《对话语文》中说的“直面文本、直面语言、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语文不仅要适当地进行“语言行为,能力和习惯的培育”,更要“文从心出,心在文中,循文会心,实现心灵的相遇相通”。
  ●“适当压缩鲁迅作品,并非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扩大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是教材出版者和部分学者家长的共识。于是,才有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杜甫的《咏怀古迹》、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等入选。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课本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人教版的教材出到今天已是第十版。从杨朔的《荔枝蜜》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以大篇幅的抗战文学为主到金庸小说进课堂,从鲁迅的杂文遍布中学各个阶段到余华的先锋小说、巴金的反思文学进入教材,本身就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点击]
  必须承认,鲁迅先生确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令人高山仰止的大作家,但同时也不必讳言,他的许多作品对大部分阅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确实晦涩难懂。其实,将鲁迅的部分作品撤出中学语文课本没有不可。相信等中学生们长大之后,阅历增加之后,再阅读鲁迅作品,更能深刻领会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实在不必担心“撤退”是多么严重的问题,能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感和愉悦比什么都重要。
  反对“大撤退”,经典须捍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