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问题的界定与延伸
- 资源简介:
约4420个字。
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有效性问题的界定与延伸
定南县第二中学叶青虹
摘要: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目标由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维组成。目标在课堂教学必须确定有效问题,强化有效问题意识,养成带问题阅读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内容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堂有效问题固化与延伸语文教学
怎样搞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帮学生寻找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律,实现课堂内外结合,避免课外阅读中“走马观花、读而无获”现象产生?我将从教学过程中应培养的学生问题意识与课外阅读中方法指导两方面探讨。
一、强化课堂有效问题意识,重视问题意识强化
美国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法》提出的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我认为教学应做到:
首先,界定有效问题范围,细化有效问题表达
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预设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教学过程中众多的问题设置与解决中,哪些对学生的形成问题意识是最重要的,哪些问题可以类归同一问题的设置,减少细碎问题的存在,从而简约学生可巩固的问题,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我对一篇文章主要问题设置以下几点上。
1、从文章内容方面,即解决文本中“写什么”。一方面主问题的设置可立足全文,如最简单的问题有“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从哪些来展现这一内容,它们有哪些特点?”等形式。另一方面,主问题也设置有在重点段落突破的课型中,问题的形式仍可以是“文章这一(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用?”等。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构成文章的人、事、物、景四大要素去认识文章表情达意借助的主要对象,抓住主要对象筛选有效信息,概括提取,获得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如在课文《沁园春雪》一文的教学问题设计中,对内容的把握这一环节中,教学中设置的主问题是“词的上片写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试用一句话说出来。下片写什么呢?”学生有认识文章内容四大要素的基础上,能很快找到上片写雪景,下片写人,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就能作出准确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