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顺德市容桂职业技术学校 肖凌青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青少年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求学校承担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但限于师资、场地、时间等因素,一直难以实施,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渗透,应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而语文由于其学科特点承担起这一任务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一个人除了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都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调查,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行为、情绪出现偏异,存在着一般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学校肩负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压力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然而,从目前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却并不乐观,就目前学校的师资、场地而言,似乎不太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况且,师生的教和学的任务已经很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反而增加了师生的心理负担,这就与心理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在各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各学科教学都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只要对学科教学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而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据调查,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障碍表现为逆反心理、离巢心理、孤僻等,而职业中学学生是当前精英教育的淘汰者,又多了一重深深的自卑,其共同的后果就是社会适应不良。青少年其实是思维最活跃的,但由于其本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尚示定型,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时时会迷失自我,内心经常交织着各种矛盾,如努力与懒散、开朗与忧郁、大胆与怯懦、合群与孤僻等。他们需要把内心积郁的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受倾诉出去。但由于他们是失败者(在一次次的考试筛选下的落选者)所受的鄙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