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5 12:27: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9490字。

  陕西宝鸡园丁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题)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秦明安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班级、考试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 读
  一、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论语》还原初探
  文\杨义
  讨论《论语》的编纂与成书,不应该忘记其主旨在于早期儒家传述学脉,而这种传述虽多“子曰”,却非孔子直接的自述,而是弟子后学当时的记述或事后的追述和转述。《论语》的言行录,展示了孔子与弟子、与时世,以及与历史文献的文化对话,记之非出一手,集之非出一时。这其间既彰显着孔子的原意,也融合了弟子后学对原意的理解,甚至隐含着初露端倪的“儒分为八”的各有关注、各取所需的潜流,这是深入读《论语》者对其口传和回忆的形态不可不辨的。
  这就使人们在考察《论语》的构成形态中,不能不追踪孔子教学体制及该书的编集过程。教以传言,编以录言,其间都存在着复杂的人际缠绕和精神网络。首先看教学,孔子最无争议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教学体制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有教无类”。弟子来源无论国别,身份无论贵贱,资质无论贤愚,年龄无论长幼,能交来束脩作为见面礼,未尝不加教诲。这就导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芜杂的结果,就无法使用统一的、系统的讲义,只能与二三子相对,点拨切磋。或在周游列国中,发挥“脚学”和“耳学”进行开放性、随机性的指导。
  二是施教贵乎因材。由于各人的身份、阅历、习性和言说情境不一,言说类似问题也就各有针对性和情境性,因人因时而异,往往心照不宣,事后的回忆也就因闻说者的理解而著录。这就造成孔子对某个理念的阐释,着重的不是它在逻辑限定上“是什么”,而是在情境动态上“像什么”和“应如何”。  
  孔子教学体制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要点,是学思互济的心智启发方式。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博学可以广纳知识的资源,深思可以启动智慧的过程,学、思任何一方的偏废,都可能导致知识的枯竭或智慧的枯槁。勤学苦思而出现内心焦虑和郁结,需有良师益友加以启发式的点拨,才能更有效地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针对这一点,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这种反复探求、举一反三的学思方式,容易形成精神关注的思想话题,孔门反复对话的仁、礼、孝、恕,以及君子论、教学论、政治学等话题,皆是由此而生。由于孔子论学注重因材施教、因境设譬、因题发挥,没有统一规整的教案教义,弟子理解也就难以划一,于博大中隐藏着“儒分为八”的可能性;同时,汇集其言论的《论语》,也就无法形成严整缜密的体系,而便于采取超越逻辑推衍和时空秩序的结构方式。预设的严密体系容易随时代推移而倾倒,而缀合智慧碎片成百衲衣形态,这种无体系之体系可以在历代读解中重新组构,错综联想,形成不断温故知新的领会和解释的无限性。
  1、下面关于“《论语》的编纂与成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的编纂其主旨在于早期儒家传述学脉,而这种传述并不是孔子直接的自述,而是弟子后学当时的记述或事后的追述和转述。
  B.《论语》的言行录,集中记述了孔子与弟子、与时世,以及与历史文献的文化对话。
  C.孔子论学没有统一规整的教案教义,汇集其言论的《论语》,也就无法形成严整缜密的体系,而便于采取超越逻辑推衍和时空秩序的结构方式。
  D.《论语》中既彰显着孔子的原意,还隐含着初露端倪的“儒分为八”的各有关注、各取所需的潜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后世对孔子的学说及教学思想虽有很多争论,但孔子最无争议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老师。
  B.在《论语》的教学体制及该书的编集过程中,教以传言,编以录言,其间都存在着复杂的人际缠绕和精神网络。
  C.孔子认为,学、思任何一方的偏废,都可能导致知识的枯竭或智慧的枯槁。
  D.孔子的弟子来源无论国别,身份无论贵贱,资质无论贤愚,年龄也无论长幼之分。
  3、根据本文内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可以广纳知识的资源,深思可以启动智慧的过程,因此我们应把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
  B.孔子在对某个理念的阐释时,着重的不是它在逻辑限定上“是什么”,而是在情境动态上“像什么”和“应如何”。
  C.只要能交来束脩作见面礼的,孔子都加以教诲,这就导致“夫子之门何其杂”的结果。
  D.《论语》中缀合智慧碎片成百衲衣的形态,这种严密的体系可以在历代解读中重新组构,错综联想,形成不断温故知新的领会和解释的无限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