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6280字。
201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当(dāng)哭 作揖(yī) 屏(bǐng)息 畏葸(xǐ)不前
B.锭(diàn)子 谦逊(xùn) 遏(è)阻 震慑(shè)
C.翌(yì)年 浸渍(zì) 阜(fù)盛 莅(wèi)临
D.形骸(hái) 赍(jī)钱 租赁(lìn) 雏(chú)菊花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殴打 谄媚 骷髅 追逐嬉戏
B.湮没 绿草如荫 叱咤风云 陨身不恤
C.急不暇择 辽阔无垠 诽谤 裨益
D.黯然泪下 义愤填膺 五彩斑斓 震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动物们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C.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坐以待毙。
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4、下列各句中,没 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B.新闻发言人郑重指出:在现在乃至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
C.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文化大餐。
D.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B.“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琵琶行》,其作者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唐代诗人。
C.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对我国新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内容丰富,对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完成6—8题。
“低碳生活” 创新生活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