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开 《 背 影 》 经 典 的 面 纱
《背影》是篇经典散文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其成为经典的原因,说法各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
——“超保护的合作原则”。(参见《当代学术入门 文学理论》第27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该观点认为,你对朱自清有基本的信任,对他的文章有超级的“保护”,信得过《背影》是内涵深刻、艺术性强的经典作品;而因了这种信赖,假使读不出《背影》的“好”,你会怀疑自己的水平问题;即便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你也会非常"合作"地反复读、讲出个子丑寅卯来。
------教材的广泛影响与权威性,为《背影》解读时的"超保护的合作原则"锦上添花”。
《背影》从1935年起至今,不断地入选进教材。加上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里夸奖过的朱自清先生.
-------《背影》恰逢其时,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下(“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获得了非凡的成功 。
---------《背影》“之所以能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凭了他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李广田《最完美的人格》)。
---------“《背影》之闻名,其实在平常”。(舒禾《读书〈尚在旅途〉》1989.年第11期)
-----------郁达夫评价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李广田评价:“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抒情散文自然出色,没有任何斧凿痕迹,读者只能把它作为一种纯朴美来欣赏,却不能拥有或描摩。(《温静人生》何乃宁编/花城出版社1992年第1版)
--------“背影”就是作者潜意识里女性意识投射的结果,而且作品以女性特有的“慈爱”之心,催人泪下,成为感动读者的魅力所在.(蒋济永《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名作欣赏2001.2)
以上观点,要么认为《背影》成为经典,是因为文学外部的原因;要么从“语言纯朴,情感淳朴”来解释其成为经典的理由。他们的说法各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很好地从文本本身出发来研究阐释,很难让人信服。